首页 » 企业动态  

取经江浙沪,国水水务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

时间:2025-05-09

企业使命

保障水安全,激活水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浪潮中,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为水土保持与绿色发展的关键纽带。为深入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国水水务随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一行奔赴江浙沪地区,开展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学习调研。

此次行程中,调研团队通过座谈研讨、现场考察等方式,深入学习了生态清洁小流域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还对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

调研组与江苏省水土保持学会开展座谈研讨

调研组在黄龙岘茶文化村现场考察

生态清洁小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密码”

生态清洁小流域绝非简单的河道治理,而是让流域内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最终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其建设模式丰富多元:

生态保护型小流域以涵养水源、保护水质为核心,如开化县钱江源齐溪生态清洁小流域;

开化县钱江源齐溪生态清洁小流域(现场拍摄)

乡村振兴型小流域聚焦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桐庐县芦茨溪生态清洁小流域便是代表;

桐庐县芦茨溪生态清洁小流域(现场拍摄)

生态宜居宜业型小流域致力于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和营商环境,上海市张家浜生态清洁小流域堪称典范。

上海市张家浜生态清洁小流域(现场拍摄)

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水土流失防治带来的“绿色增量”

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是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带来的优质生态“增量”,涵盖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三类,具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价值转化路径同样多样:

供给类生态产品交易以农产品经营权为标的;

生态资源权属交易涵盖生态旅游开发权、碳汇量等;

绿色金融通过固化资产权属开发信贷产品;

生态产业化经营融合地域文化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生态补偿以价值核算结果支撑多元化补偿制度。

江浙沪经验:从“生态优势”到“经济优势”的转化密钥

调研团队总结出五大宝贵经验:

1、摸清家底:通过实地勘察、遥感监测等手段,编制水土保持生态产品目录清单;

2、盘活资源:因地制宜吸引市场主体参与,推动价值实现;

3、科学核算:系统分析价值指标体系,推进核算标准化;

4、搭建平台:促进供需高效对接,打破信息壁垒;

5、反哺机制:确保收益回用于生态治理与群众共富。

例如,江苏宜兴通过市场化交易将长岗涧生态清洁小流域旅游康养价值变现3000余万元,开创“生态修复—产业开发—收益反哺”的可持续模式;浙江安吉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以3328万元转让旅游资源经营权,实现生态保护与村民增收双赢。

宜兴市长岗涧生态清洁小流域(现场拍摄)

安吉县石门坑生态清洁小流域(图源网络)

国水水务的“厦门实践”:书写绿水青山转化新篇

一直以来,国水水务在水土保持领域成果丰硕,完成了厦门市同安区造水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翔安区美丽水乡示范段工程等多个设计工作,参与了厦门市“山海统筹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课题研究。

此次江浙沪学习调研之行,为其开拓了视野、积累了经验。未来,国水水务将把所学所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道路上,不断创新、持续前行,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水土保持,守护绿水青山;价值转化,点亮金山银山。

昔日治水护民生,今朝兴水促发展。